一、布局“一盘棋”,有机统筹技能人才工作的深化改革
我们深刻认识推进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重大现实意义,充分把握其与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将其写进省“十四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中,纳入省政府年度重点工作、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指标体系中,作为全省人社系统年度目标任务,融入技工院校办学水平评估,压紧压实各方各级责任,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的思路,以务实管用的举措,初步形成适应“社会所需、技工所盼、人社所能”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累计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培训6.5万人次,备案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机构达1809家、发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超30万本。
二、落子“连环棋”,有效推进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工作
我省试点工作始自2015年,从无到有,由点及面,环环紧扣,先后投入资金1.2亿元,参与的企业达到843家,合作的技工院校66所。我们坚持政策引领,面向先进制造业和重点产业开展学徒培训,同时将传统技艺技能纳入学徒培训范围,结合我省实际,培训课时原则上按400课时/年确定,其中实践类课程课时不低于60%;将培训层次提升到技师、高级技师,达到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水平的,分别按每人每年4000元、5000元、6000元和8000元进行补贴。坚持机制保障,实行属地管理、分级备案制度,推行学徒培训实名制信息管理,指导企业建立培训台账,规范考核评价,严格补贴经费发放。坚持质量导向,不断完善“企校双师、工学交替”培养模式,发挥企业和院校的“双主体”作用,共同制定培训方案,共同组建师资团队,共同开展培训实践。
三、下好“先手棋”,有序启动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
积极稳妥落实国家关于职业资格改革分步走要求,坚决将水平评价类技能人员职业资格退出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支持用人单位和社会培训评价组织有序承接退出目录后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做好焊工准入类职业资格全省统一鉴定工作。鼓励企业自主确定评价范围、自主设置职业技能岗位等级、自主开发评价标准规范、自主运用评价方法,建立技能等级与薪酬待遇相挂钩机制,落实技能人才享受政府补贴、积分落户等利好政策。引导央企国企、上市公司、龙头企业以及技师学院开展评价,打造第三方评价标杆和机构品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模式。建立技能人才评价技术资源快速响应机制,力争每年开发40个以上职业评价规范和评价题库。将质量控制的要求始终贯穿评价工作全过程各领域,向社会公布评价机构目录,明确开展评价的地域范围、职业(工种)技能等级和有效期限,实行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着眼专业化和公信力,建立健全3000多人的考评员、督导员两支队伍,为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保驾护航。